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郭香玉)4月25日,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晓巧做客新华访谈。 2000年以来,她一直在河南省林科院重点实验室工作,从事泡桐和构树研究。 翟晓巧说,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刚开始接触和研究泡桐的时候,工作主要在实验室开展,任务是建立起泡桐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组织培养是一个繁琐的工作,如何实现把泡桐的叶片培养成一个完整的植株,需要在培养基的筛选、生长调节剂的选择和浓度配比方面做大量的组合。 “我做了大量的尝试,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终于能成功把一个叶片繁殖成一棵完整的植株,看到叶片诱导出芽,又诱导出根成为一颗完整的植株,那种兴奋和愉悦真是难以言表,也会感受到生命的神奇。”翟晓巧说。 翟晓巧说, 她在从事研究过程中遇到过瓶颈问题,尤其在泡桐丛枝病研究过程中,引起泡桐丛枝病发生的植原体一直无法体外培养和基因组测序,这为泡桐植原体的致病机理研究带来困难。在直接提取培养失败后,困惑了很久。最终,随着对泡桐研究的深入,她们开展了白花泡桐的基因组全测序,完成了泡桐基因组的精细图谱,现在通过比对健康和患病的基因组,已成功完成了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将为进一步揭示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分子机理提供有力帮助。 翟晓巧认为,这是个迂回的处理方法,虽然没有直接解决泡桐植原体的体外培养问题,但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