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子宫,先保命!”丈夫含泪签字瞬间,他们正在创造医学奇迹…… 2025-05-13 11:32 发布于:福建省 “别管子宫,先保命!” 当丈夫含泪签下病危通知书时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多名医护人员 正与“产科死神”展开殊死搏斗 5月5日,一位28岁孕妇在妊娠死胎引产过程中 突发羊水栓塞,命悬一线。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中, 多学科团队争分夺秒,最终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更保全了她的子宫。 这场生死营救,见证了医学的力量,更诠释了医者“生命至上”的信念。 命悬一线 “羊水栓塞!立即启动预案!” 5月5日15时15分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产房内 一声急促的呼喊划破了凝重的空气 主刀医生刘昱、阮雪茹几乎同时喊出 这个令人心惊的诊断—— 被称为“产科死神”的羊水栓塞 突袭28岁孕妇罗女士(化姓) 监护仪警报尖锐作响 她口唇青紫、血压骤降 生死一线间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就此打响…… 来自龙岩的罗女士多年不孕,在当地通过辅助生殖怀上双胎却不幸胎停。为安全引产,她慕名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然而,就在第一个胎儿娩出,胎盘顺利剥离后,她突然寒战、呼吸困难,血氧跌至危险值。 “这是典型的羊水栓塞症状!”妇产科副主任陈珣,产房护士长潘秋灵,手术麻醉科值班医生徐勇、侯雪琦火速赶到。 气管插管,开通血管通路 几分钟建立起生命通道 高流量给氧、血管活性药物注射 呼叫多学科支援…… “时间就是生命!”妇产科主任叶明珠上报医院,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迅速开启,尹震宇院长坐镇指挥,任建林、黄秀敏副院长现场督战,妇产科、ICU、输血科、超声科等20余名医护集结到位。一场全院总动员、多学科协作的抢救拉开序幕。 决战DIC 30袋血制品“与死神抢人” 病情急转直下 羊水栓塞引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产妇出血失控 满地染血的纱布触目惊心 “必须稳住凝血功能!”输血科开启“极速供血”模式,红细胞、冷沉淀、血小板等30多袋血制品如接力般输入,6种凝血因子同时输注、精准调控。 麻醉科副主任林全阳、重症医学科主任占凌辉、急诊ICU首席专家李娟、血液科副主任洪秀理 组成“生命支持组”。麻醉科副主任林全阳率领团队 紧盯各项生命指征。 抢救现场 年近退休的助产士陈美灵 沙哑着嗓子往返奔波 为产妇多跑一趟输血科、多取一袋药 规培医生罗理记录下5页抢救清单 时间精确到秒、用药精确到毫克…… 手术室外,罗女士的家人备受煎熬。一纸病危通知书递到眼前,得知羊水栓塞救治可能要切除子宫,罗女士的丈夫含泪签字:“子宫保不保得住不要紧,一切以救命优先!” 但妇产科主刀团队未放弃希望 陈珣、刘昱、阮雪茹用“绣花功夫” 实施子宫加压缝合 最终奇迹般保住子宫 为这位多年不孕的母亲 保住了生育希望 72小时守护 医者仁心铸就生命奇迹 术后,罗女士被转入中心ICU。占凌辉团队昼夜值守,及时调整抗凝方案,防止血栓形成。5月6日,她撤除呼吸机;5月8日,转回普通病房。 劫后余生的罗女士回忆:“醒过来时,医生对我说‘你辛苦了’。但我知道,医护人员和我的家人更辛苦,你们为救我拼尽了全力。” 快速反应紧密协作 彰显中山硬核实力 医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黄秀敏表示 “百日练兵为一战”,这场与“产科死神”的正面交锋,再次彰显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多学科协作的硬核实力,也为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提供了典范案例。此外,产房内设专用手术室、手术麻醉科24小时安排人员驻点产科,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此次能在假期内 高效集结多学科医疗专家 还有赖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今年新推行的错峰轮休政策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尹震宇介绍 节假日的厦门通常会出现就诊高峰,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今年医院“ 五一”实行轮休制度,除了常规24小时急诊外,5月1日—4日安排全天无假日门诊,5月5日按照常规工作日开展门诊和手术等医疗工作。这为多学科第一时间协同作战提供了保障。 科普 “产科死神”羊水栓塞 黄秀敏介绍说,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的急性综合征,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达60%以上。 该病可在短时间内引发产妇严重呼吸困难、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大出血)及多器官衰竭, 约50%的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 记者:楚燕 通讯员:张舒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