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近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4栏目报道 中建八局等单位承建的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顺利实现“电通” 将为未来机场正式转场投运 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撑 项目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大嶝岛核心区 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设计最高点47.95米 整体设计以“三重檐叠落”为特点 源自厦门本土的闽南大厝和 嘉庚建筑“出挑飘逸”的造型 宛如一只蓄势腾飞的白鹭 象征厦门海丝门户、空港腾飞 项目为4F级新机场,建成投运后 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75万吨 飞机起降38万架次的需求 进一步提升东南沿海地区航空运输能力和 综合服务水平 打造两岸交流门户口岸 完善航线网络和区域航空枢纽功能 为厦门打造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对助推两岸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融合 智慧建造新维度 项目以BIM模型数据为载体 驱动工程造价、安全管控、质量验评 数字化监测、机场运维等 全业务、全流程的的协同管理 形成多种统计面板 整体掌握各平台重要业务信息 并利用信息云端化、逻辑简化等技术手段 实现对模型承载信息、构建逻辑的精简处理 沉淀以BIM模型数据为底座的 孪生共长的运维数字模型 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控 项目以BIM模型为核心 构建数字化BIM5D管理平台 自主研发“量价双控”智能管理体系 成功打造国内首个同时兼容工程量清单 与定额计价模式的BIM计量支付工程 通过智能化数据协同与精准化过程管控 实现整体量差控制在1%以内 显著提升工程计量的 精确性与造价管理的科学性 技术赋能 高效建造新标杆 针对施工现场材料种类多 物资体量大的物料管理难点 项目基于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 条码技术、巷道灯设备控制技术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全面应用 打造出一套适用于工程项目的 WMS智慧仓储管理系统 实现对物资总量、存量、出入库量等 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控 以工程物料的智慧管理为工程建设赋能 项目将BIM技术与智能风管生产线相结合 打造数字化材料加工厂 使用全自动风管生产线、数控等离子切割机 数控角铁法兰冲孔冲断一体机 数控角铁自动焊设备等 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自动化生产 有效提高风管加工效率与质量 缩短材料加工周期 投产至今,最高日产量突破2500平方米 累计生产风管总量已达51000平方米 项目团队采用高空屋面板动态铺设技术 配置可移动式同步出板系统 成功突破传统固定出板模式 可根据屋面三维曲线实时调整出板路径 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 也实现了屋面板安装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毫米以内 完成高效施工与精密建造的有机统一 创新突破 精益建造新范式 航站楼采用双坡三重叠落设计 项目团队开发优势精准摄影测量技术 利用计算机对屋盖网架结构的变形量 进行自动测量 生成毫米级精度的模型 大幅度提高变形监测点精度及检测点覆盖率 同时,将数字孪生机场的概念 与监测检测技术相结合 对已完成的结构进行毫米级还原生成点云模型 并将点云模型与BIM模型进行拟合对比 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数据 确保模型与现场情况完全一致 项目创新采用“桁架层机电管线一体化提升”技术 通过BIM技术建立精准的三维模型 预先确定机电管线与网架的空间定位关系 将管线系统在地面完成整体安装后 随网架同步提升至设计标高 不仅消除了高空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 确保了施工质量 同时,也为后续机电专业施工创造了前置条件 实现了效率与安全的双重提升 一次成优 品质建造新典范 团队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锚定“一次成优”质量标杆 采用轻质高强铝板与透光天窗的复合设计 匠心打造巨型龙舟船桨造型结构 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树立航站楼建造品质新高度 针对值机岛区域行李系统 机电安装系统及标识系统等 多专业交叉、施工复杂、品质要求高等特点 项目团队采用新型铝板与玻璃纤维增强石膏板复合工艺 通过精密加工与装配技术 打造出弧度精准的连续曲面系统 在满足各系统功能集成需求的同时 又塑造出极具现代感的视觉美学效果 项目实施全周期质量管控体系 开展多种质量特色活动 通过质量创优策划、“一次成优一体化图纸策划” 重点方案施工模拟等前端工作部署 落实贯彻关键区域细部创优做法 复杂节点深化优化 实现过程一次成优 助力打造百年品质工程 智启新篇,筑梦未来 项目团队将秉持“匠心筑梦、品质致远”的理念 奋力打造新时代机场建设 新样板、新标杆、新典范 以决战姿态冲刺收官阶段 助推现代化航空枢纽建成 打造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原标题:《央视聚焦特区之翼!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顺利实现“电通”》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1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