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在教育领域不断操作“去中国化”,包括压缩删减教科书中的文言文、中国历史比例等。有分析认为,这次编写所谓“识读中国威胁”的教材,是民进党搞“谋独”小动作由暗到明的一个转折。我们来听台湾时事评论员苏恒的分析。 台湾时事评论员 苏恒:要知道其实从李登辉到现在为止,“台独”他们去篡改教科书,让整个教科书“独化”,其实已经大概三四十年的历史,他们是用那种暗戳戳的(方式),比如说先是在教科书当中告诉你说,一年级的时候大家学台湾历史 台湾地理,二年级的时候学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三年级的时候可能学世界历史 世界地理之类的,这样的比较隐晦的方式,可是像这一次,赖清德直接明晃晃地告诉你说,他们要搞一个教科书出来,历史的教科书出来,他要去送塑造一个“台独”的认同感的历史课本,历史教科书的时候,其实它的整个影响冲击会非常大,他是非常明目张胆地告诉你说,我就要干这件事情,所以我觉得对于整个现象跟趋势来讲,我是非常担心。 台教育主管部门用意识形态绑架下一代 一台教育主管机构大力推动所谓 “去中”“反中”教材,引发高度争议。 岛内舆论指出,当教材逐步成为推动“渐进式台独”的政治工具,势必给年轻学子的价值认知、历史观养成以及两岸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冲击。相关话题请张涛带我们了解。 (1)教育本应中立。然而民进党执政后,长期将教育视为建构所谓 “台湾主体性”的关键场域,从历史课纲去中国化、文言文比例下修,到现在力推所谓 “识读中国威胁”教材,无不透露出深层的政治操作。台教育主管机构负责人郑英耀上任后,立即取消与大陆3所大学的学术交流,随后又宣布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大陆七所高校,列入禁止两岸交流合作的“黑名单”,显见其不仅执行 “台独教育政策”,更将学术空间政治化。 (2)教育原本应是一道桥梁,如今却成为民进党架设的鸿沟。这波教材改革是民进党整体布局的一环,在台立法机构占少数席位的情况下,民进党发动全台大恶罢,制造对立、极化社会氛围,企图以民粹翻转立法机构席次。而教育也成为大恶罢工具,郑英耀就公开表示学生在校园摆摊连署,既模糊校园中立性界线,也让意识形态操作渗透进大学殿堂。《联合报》社论指出,当知识失去开放本质,政治压断教育脊梁,郑英耀将成教育的千古罪人。” (3)教育的功能为发展培养人才,年轻学子本应透过教育理解历史、展望未来。然而民进党当局却想让教材充斥单一敌对叙事,学生容易形成二元对立的认知架构,缺乏对两岸现实的全面理解。台湾《中国时报》评论指出,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已陷低谷,当台湾青年在教育制度中被灌输大陆等于威胁、大陆等于敌人的认知时,未来任何形式的对话空间都将大幅缩减,最终可能连和平都成为一种奢望。文章呼吁民进党当局,应该让学生拥有理性判断与思辨的能力,才能避免台湾陷入内部分裂与两岸对撞。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