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闻网

当前位置: 厦门新闻网 > 国际 > 文章页

科技赋能 厦门数字文旅“新”潮澎湃

时间:2025-05-24 15:1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3 次
厦门厚植数字文旅融合新优势,推动文旅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超越。

市民游客在“VR大空间互动影院体验季”沉浸式畅玩科幻世界。

基于智慧文旅一体化平台的厦门市智慧文旅指挥中心。

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安孔庙进行三维数字化采集。

市少儿图书馆视觉盘点机器人正在采集在架图书信息,为读者提供图书所在准确架位。

市民游客在厦门X未来酒店自助机办理酒店入住。

“乐游厦门”微信小程序功能界面

今年的“五一”假期,市民游客在“VR大空间互动影院体验季”免费畅玩《登月奇旅》等多款主题场景;在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沉浸式感受闽南文化魅力;基于智慧文旅一体化平台的厦门智慧文旅指挥中心启用试运行,为加强“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秩序智慧监管提供了有效平台支撑……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文旅融合新风貌正逐步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目前,“山海经”科技文化数字艺术馆、大丰商厦数字科技艺术体验中心等一批数字文旅项目正抓紧推进落地。

近年来,厦门文旅系统紧紧围绕打造“数字厦门”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文旅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拓展文旅消费场景,加快智慧文旅场所建设,加强内容数字化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助力厦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划先行

主动融入“数字文旅”大潮

今年的“五一”假期,厦门文旅成绩单格外引人瞩目:全市共接待游客超863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厦门深度拥抱数字经济大潮,主动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文化数字化战略、智慧旅游建设工程等国家重大战略,努力把优秀文旅资源融入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中,将“数字文旅”定位为厦门文旅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超越的强大引擎之一,数字文旅被纳入《厦门市“十四五”数字厦门专项规划》,市文旅局先后出台《全域旅游专项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规划,通过数字赋能,给文旅增内涵,让城市流量变“留量”。

数聚文旅

激活全域文化旅游新活力

近年来,厦门文旅系统不断加强平台、资源建设,不断提升厦门文旅数字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文化传播方式数字化转型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

今年2月,厦门智慧文旅一体化平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名单。该平台是市文旅局为重点解决文旅市场监管、文旅事件分析与调度、涉旅企业“信用”建立和赋能等问题所创新构建的“场景监管+数据分析+部门协作”的内部综合监管服务平台,聚合全市游客、文化场馆、景区景点、酒店住宿、文物点等文旅系统行业数据,实现综合汇聚、实时展示、分析决策、指挥调度等功能,真正做到文旅资源一网统管、一屏通览和一键监测。

此外,市文旅局建设文旅审批平台,推动审批平台与信用平台、电子证照库等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数据辅政”功能;搭建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形成“一平台、两中心”信息化监管体系,其中法眼系统实现了执法全过程存证记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指挥调度体系课题;利用大数据建设厦门市旅行社信用评价系统,进一步优化文旅市场信用消费环境;壮大厦门文旅融媒体矩阵,搭建14个自有媒体矩阵,粉丝量突破1000万,2024年,厦门文旅融媒体矩阵全网触达量达3756万人次;打造厦门文物资源数字管理系统,实现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字资源的全域整合与智慧管理;建立我市舞台艺术作品数字资源库,收录国有院团数字化剧目187个,其中高甲戏《阿搭嫂》入选2020年度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拍摄项目;建立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监测信息系统,监测模式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能力建设丛书》;完成37处文物保护单位点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及30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三维数据采集和建模;开发推广“厦门文物管家”小程序,率先推出“文物守护认领”模式志愿服务;打造厦门文物资源数字管理系统,实现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字资源的全域整合与智慧管理;建立非遗和文物数据库,完成市级以上11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94位代表性传承人信息数据化收储;2024年厦门市民文化节“咖啡生活体验季”,用AI技术创作宣传曲《把厦门调给你喝》,通过“科技+音乐+咖啡”展现厦门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智慧服务

满足公众文化旅游新需求

在数字图书馆,尝鲜AR阅读新体验;在数字博物馆,穿越时空对话历史文物;在数字文化馆,触摸非遗活化新传承;逛智慧景区,AR导览解锁最佳游览线路……我市深化数字文旅公共服务,更加智慧的文旅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市民游客的需求。

目前,厦门市区两级公共文化场馆实现了数字服务100%覆盖。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的成立,实现了全市261个图书馆服务网点一站式跨库检索、一卡通用、通借通还。“厦门数字文化馆联合网”的建设,实现市区两级文化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实体与数字化相结合的群众文化协作共享平台。市图书馆创建馆内智能蓝牙导航系统、采书柜和预约柜,部署RFID物联网系统和智能书架,推出“飞鸽传书”线上点单送书上门和“还书易”代还图书服务,服务用户数量超3万个,快递送书上门超12万册次。市少儿图书馆建设视觉盘点系统项目,引入视觉盘点机器人采集在架图书信息,解决了图书馆界难以为读者提供图书所在准确架位的难点和痛点。市文化馆打造“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不断更新网站数字化资源,打造线上课堂,设置“瀑布流”屏幕,供市民浏览海量数字文化资源,体验互动答题游戏,拓展了数字服务空间。市博物馆推出“厦门破狱斗争旧址”“郑成功纪念馆”等9个VR虚拟展览,推出“云上博物馆”,观众可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云逛博物馆”,2024年观看人数达712.45万人次。此外,金沙书院馆内,沉浸式数字展区生动重现《古今形胜之图》的壮阔景致以及海沧作为海丝重要节点的辉煌历史,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过35万人次;同安孔庙则运用元宇宙技术,将音频、图片、3D建模等融合,全方位呈现主体建筑、石雕碑刻,实现云逛孔庙。

游客通过百度和高德地图,能时刻获取全市256座“搜得到、找得着、用得上、环境好、高颜值”的旅游厕所,这是我市旅游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

目前,厦门旅游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全系统打通、全要素连接、全区域联动、全方位营销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旅游生态体系。“乐游厦门”微信小程序聚焦游客自助出行核心需求,上线9大类38项功能模块,实现“吃住行娱购游”功能全覆盖,为游客来厦自助游提供“一站式”智慧服务,自去年8月上线以来,平台累计访问人数753万人次,累计订单总数119万单,交易总额2048万元。“乐游思明”“乐游湖里”“集美旅游”等一系列旅游服务平台,整合AR导航、语音解说、票务预约等功能,覆盖辖区文旅点位,实现服务升级。其中,“翔安旅图”综合服务平台,被评为2023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科技教育项目“数字文旅应用场景示范案例”。

科技赋能

打造数字文旅消费新业态

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厦门丰富的文旅资源实现创新表达。今年“五一”假期,市文旅局联合文广电影公司推出“VR大空间互动影院体验季”,《登月奇旅》《一千零一夜》等多款主题场景,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探索科幻与童话世界;“鼓浪屿元宇宙”“中山路元宇宙街区”等项目,让人们沉浸式体验虚实结合的城市美景;环岛路椰风寨路段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打造声光海浪沙滩跑道;“秦潮觉醒”XR项目通过VR技术赋能文创体验,漫步秦陵地宫并与虚拟兵马俑互动;还有超级时空魔方(厦门元宇宙体验馆)、《飞跃中国》裸眼球幕剧场、同安竹坝南洋书院“中漫元宇宙馆”等项目,为市民游客带来各种沉浸式体验的新潮玩法。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科技+旅游”,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景区完善智慧化服务,积极开发数字化旅游产品,建设智慧景区。2023年底,福建省文旅厅公布福建省第二批智慧景区名单,厦门园林植物园景区入选五钻级智慧景区,截至目前,全省五钻级仅10家。此外,胡里山炮台提升以“便捷化的服务体验”“集成化的运营管理”及“立体化的品牌宣传”为特色的智慧景区标准化运营模式,郑成功文化节期间,通过XR技术重现“炮台战役”场景,游客扫码可观看虚拟战役演绎,活动期间客流同比增长40%;厦门方特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开发“方特旅游”App,部署智能导览机器人,结合VR/AR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互动项目,推动主题公园及文旅项目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实现游客快速入园、分时预约与动态票务管理等功能,增强游客体验感、沉浸感和满意度。鼓浪屿、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灵玲国际马戏城、天竺山、惠和石文化园、北辰山、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等景区都在积极推动智慧景区建设,持续提升景区智能化服务水平和游客的游览体验。

厦门文旅系统还全力推动我市智慧酒店建设,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实现高效服务与个性化入住体验。思明区引进落地厦门X未来酒店项目,酒店通过自助入住服务、智能家居控制、VR鼓浪屿元宇宙游览、AI管家服务及定制旅游路线等智能服务场景,为游客提供便捷与创新的住宿体验,成为厦门旅游住宿的新标杆。集美喜来登酒店、希尔顿欢朋酒店引入智能客房控制系统。海沧区融信海景华邑酒店打造“元宇宙MR国风亲子房”,通过MR混合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主题场景,游客可通过手势识别、AR游戏等参与互动,推动“住+玩”消费模式升级。

此外,我市已获批游戏版号110余款,出版单位、获批游戏版号数量居全省前列。2024年,以游戏出版为主的全市游戏产业总营收超91亿元。

数智融合

构建广播电视新质生产力

广电视听科技正朝着网络视频化、视频超高清化、沉浸化、智能化方向演进。近年来,市文旅局、广电集团等多措并举培育和发展广电新质生产力,为广电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科技赋能确保广电安全播出。目前,我市已完成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全部监测站点由平台统一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覆盖、高效执行和事故即时匹配处置。

持续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设胡里山炮台、厦门国际博览中心等智慧示范场景,发挥“平战结合”作用,加强应急广播与安全保障、活动资讯宣传、基层管理服务、乡村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丰富公共服务手段。

推动广电公共服务提质。广电网络提升改造全市公共交通5G+多媒体移动终端,推行智慧交通多场景应用;广电集团“看厦门”移动传播平台打造成为可管可控的“互通式、智能化、全流程、全覆盖”新闻发布平台。

此外,我市积极发挥推动智能视听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稳步开展招商引资,着重补链强链,增设基地海沧拓展区,促进基地产业能级提升。截至目前,基地拓展区招商入驻企业203家,总注册资本金16.73亿元。

点击

数字赋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5月19日,2025年厦门市数字文旅专题工作会议暨数字文旅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厦门X未来酒店举办,此次会议及培训旨在强化全市文旅系统干部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本领,全力推进我市文化和旅游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促进文旅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市文旅局正抓紧研究制定《厦门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厦门市文旅局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以进一步突出厦门发展数字文旅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确数字文旅建设重点工作,科学布局厦门数字文旅发展路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文旅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厦门、数字文旅工作部署要求,聚焦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和建设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目标,立足职能,推动文旅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动智慧公共文化场馆、文艺数字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广电等数字文旅应用场景落地实施。(记者 吴君宁 通讯员 陈嘉城)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25 05:05 最后登录:2025-05-25 05: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